克所写 Roscoe Van Der Boom
Facebook,Twitter,LinkedIn,Google +,Bebo,Flickr,Instagram,YouTube,MySpace,Sound Cloud,Vox,Vimeo,Pinterest,Yelp 甚至更多....我想起了那些我曾只有一個郵箱地址和手機號碼的日子。甚至在那之前….突然間我感覺自己老了。
革新始創於Facebook(沒人記得MySpace了)。我在2005年加入了Facebook然後喜歡上了這個能夠在“私人”空間裡與朋友和家人分享內容的形式。當時的界面簡單友好。絕對是電子郵件的升級版。這開始步入了集中社交媒體的時代。
首個導致爭議的功能是在照片中標記朋友。這一初衷似乎無辜,但接踵而至的是人們因此而丟了工作和男女朋友關係破裂,原因即是他或她的名字出現在了某張與穿著緊身內衣的十個脫衣舞孃的照片裡。 Facebook試圖改良。私人共享在當時已變得更加公開化,且試圖將帳戶配置為不對外廣播所有內容的方式變得不直接明了。
曾有一段時間回歸了平靜。下一次入侵伴隨而至的是各種遊戲,服務,團體,網頁和網絡市場的出現,這裡就僅舉幾例了。突然間到了我必須允許Candy Crush訪問我的朋友列表和我的照片的時候? WTF!社交媒體到了盡頭而商業化的社交媒體來臨了。於是我們的個人習慣,發帖和個人信息都被洩露給了第三方組織。
一切變得如此的混亂,甚至到了Facebook創建一個新應用程序來處理其原本一個核心功能即向朋友發送私人消息的地步。這便是Facebook Messenger時代。我記得當時的氣憤,我被逼到去安裝一個額外的程序卻無法直接從我的個人頁面發送消息。或許覺得本人很小氣,但Facebook此舉真的惹怒了我。
毋庸置疑,到了這個時候,我已經將Facebook丟入了“我討厭這個破爛程序,但為了其他人在忍受使用”的類別。我開始了尋找如何從這個無底洞裡脫逃的旅程。互聯網設計之初是點對點分佈式的。這意味著如果我有數據(計算機上的所有內容都是數據)且我想與任何人共享數據,那麼我可以簡單地允許他們直接連接到我並與該數據進行交互。儘管像谷歌這樣的公司為網絡的發展和我們的體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這條原本點對點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直達的火車卻在中途加入了很多站點,伴隨的是隨處可見的售票員和看門人。
我在這裡並非只是胡亂說話。有一些真正很棒的項目的確需要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Beaker Browser便是我名單中的第一個。它類似於Google Chrome,Firefox或Safari但卻是一個升級版的開源Web瀏覽器(意思是,它們共享用於創建網頁瀏覽器的所有代碼。沒有隱藏的功能來竊取您的數據)。它允許您創建和查看“dat”文件。 “Dats”是您可以通過計算機提供給全世界的文件。可以是pdf,jpeg,mp4,mp3,html或可以在瀏覽器中查看的任何其他文件。關於如何使用Beaker,我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個教程視頻(是有那麼點偽君子的味道......:p)。請搜索“roscoe beaker”。從那裡,您可以瀏覽我的頻道並了解有關共享世界的項目的更多詳細信息。
其次,創建一個Protonmail帳戶。他們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士的開源公司。有著優秀的加密技術,您可以為帶有敏感數據的電子郵件創建密碼。他們永遠不會出售你的數據。
最後,還有分散式的社交媒體網絡。這是社交媒體原本的樣子。網絡分佈在節點(稱為pod)中。沒有集中的權力組織。只需3次點擊就可以将你定向到可用的節點中,或者用户可以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節點。然後,你可以使用任何電子郵件地址註冊(我建議開立一個新的Protonmail帳戶)。進入網絡後,您可以按哈希標記搜索/關注主題(類似於Twitter)。您可以按“Aspects”(Groups)的形式排列所有的聯繫人。這可幫助過濾來自Facebook上的“流stream“(即Facebook上的新聞提要),因此你只會看到給定方面(Aspect)的帖子,还能快速切換到你希望的其他方面。你可以向聯繫人發送私人消息。可简单忽略那些發布了你不喜歡內容的用戶。由於是分散式的,所以如果幾個節點消失了,網絡仍會保持活力。
任何擁有Mac或Linux操作系統和懂一些技術訣竅的人都可以創建一個節點並分散網絡。台北已有一個節點。但並不是給大多數人的。我希望台中有一些技術人員幫助我們在這裡創建一個節點。
還有其他的一些項目功能類似於以上三個,但這三個項目足以讓大多數人從集中社交媒體的黑洞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