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與生活

不散(再見,龍門客棧)

Dec 9, 2019 · David Johnson

這個戲院很特別,因為它是名導演蔡明亮一部電影「不散(英文片名Goodbye, Dragon Inn)」的拍攝場景。此片幾乎全在福和大戲院內拍攝,看完電影之後,我決定親自去探索這間戲院。


背景:


戲院於1972年開幕,它是一個綜合大樓的一部分。大樓的一、二樓為市場,三樓為住家與戲院。開幕之初,該大樓被視為現代化的成功例子,但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裡,綜合大樓逐漸陷入失修。市場關閉了,戲院也在服務整整三十年後於2002年關門。

戲院開業時有1000個座位,是當時台北縣最大的電影院,也是鄰近三個戲院的其中一員(其他兩個戲院也陸續停業)。



不散(Goodbye Dragon Inn)

不散是由導演蔡明亮執導的電影,這部電影幾乎全在福和大戲院內拍攝。電影描述了戲院的最後一晚,而最後一部放映的電影則是1967年的電影「龍門客棧」。
電影中的兩位觀眾是一對老人,他們正是「龍門客棧」裡的兩位演員石雋和苗天,他們扮演電影裡衰老後的自己,其他演員扮演隨機的戲院觀眾,他們對電影的興趣比對彼此的興趣來得少,因此圍繞著角色發展出幾個情節。
電影裡,跛腳的女售票員一直徒勞無功的嘗試找到放映員。這方面可能代表新浪潮電影導演與觀眾建立聯繫並被理解所面臨的掙扎。同性戀、鬼魂和某些類型電影的消亡幾個方面被討論了。幾乎完全沒有對話,也幾乎沒有鏡頭的移動。

但是長鏡頭(其中一些鏡頭長達數分鐘)使觀眾能理解這個戲院的最後一晚;觀眾們有時間思考來這裡欣賞電影的成千上萬的靈魂。觀眾們有時間品嚐戲院關閉前最後的時光——最後一次關掉放映機、最後一次關掉燈光、最後一次拉下鐵捲門。觀眾們有時間回想當初的第一次約會、興奮的孩子們以及家庭外出活動。不久前,這個電影院還是當地居民生活中和文化裡的一個重要部分

這部電影給了台灣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永和,一種隔絕與孤獨的感覺。

 

探索

 

現在,這個綜合大樓已經非常破舊,貧困的居民生活在骯髒的舊市場攤位和商店中。有一家人在手扶梯底下紮營,周遭被回收物和空瓶包圍。其他家庭和居民則將他們的床鋪放在蔬菜攤上,衣服則晾在帶有腐爛垃圾異味的空間裡。那裡幾乎沒有燈光,但這個地方確實有電力,一些居民有空調和電視,還有母親與孩子的對話,在被關起來的生鏽鐵捲門後傳出來。

 

大樓二樓的中心是座廟宇,建於市場之中。它不像你預期會見到的台灣廟宇,因為它完全位於室內。香燭的味道和懸掛著的橘色燈籠散發出的半透明光芒,使本來就陌生又令人難忘的環境產生了超現實主義的感覺。

我透過屋頂上敞開的門才進入戲院,所有其他入口都已被牢牢密封。經過兩次探訪才找到入口。這個入口直接通往主戲院觀影廳,因此我發現自己低頭看著螢幕還有那些過往歲月裡成千上萬的觀眾的座位。

 

在這具歷史性的戲院被遺棄十多年的時間裡,荒廢的現象已然形成。除了已經被拆掉的座位,它幾乎完好無損。而被拆掉的座椅因為不明原因而堆放在一起。在戲院裡四處走動時,我能輕鬆確認電影拍攝的位置,我也試著在這座令人難以置信的黑暗建築中拍照,藉此提供這座建築物探索前後的獨特之處。

為了對比,我提供了電影「不散」的螢幕截圖。

 

在這家戲院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是「不散」,是向這個歷史悠久的戲院的致敬。

abandoned theatre 廢棄的劇院 urban exploring 城市探索 不散(再見,龍門客棧) Dragon Inn Fuhe movie theatre
David Johnson

David Johnson

公司董事

企業所有者,會議鼓手,攝影師,資源管理器,飛行員,狂熱追逐者和一些出版物的匿名撰稿人